健身后,身体处于高度活跃且敏感的状态,如果有些事情不注意,不但不能帮助恢复,变成无效的锻炼,甚至还会损伤身体。
下面为大家列出健身后不要做的十件事,分享给大家:
一、马上停止不再动
科学原理:
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,身体肌肉“泵血”作用消失,血液就可能淤积在静脉,导致回心血量减少,甚至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,引发头晕、眼睛发黑、严重的甚至会昏倒。而且代谢废物(比如乳酸)在肌肉局部变多。
正确做法:
进行 5-1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过渡,如慢走、轻松骑行、低强度动态拉伸。逐步降低心率和血压,促进血液回流及废物清除。
二、补水少或者忽略电解质补充
科学原理:
运动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(钠、钾、镁等)随汗液流失。脱水会显著降低身体机能、导致恢复变慢、增加肌肉痉挛和热相关疾病风险。电解质失衡直接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和体液平衡。
正确做法:
在运动中和运动后 及时、持续、小口补充水分。进行超过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,或大量出汗时,务必补充含有适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水(可少量添加食盐/饮用淡盐水),恢复体液平衡。
三、立即进行长时间、高强度拉伸
科学原理:
力量训练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后,肌肉纤维已存在微观损伤且神经系统疲劳。此时进行长时间(>60秒)的静态拉伸,可能进一步加重微损伤,抑制肌肉力量恢复,甚至增加拉伤风险。
正确做法:
运动后优先进行 积极性恢复和轻柔的动态拉伸。将主要的静态拉伸安排在单独的时间(如休息日)或在运动后至少等待 30-60分钟以上,待身体初步冷却后再进行,并保持适度(每个动作15-30秒)
四、延迟或跳过营养补充
科学原理: 运动后存在一个“代谢窗口期”(通常认为运动后1-2小时内效果最佳,但并非绝对严格)。此时肌肉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敏感性提高(糖原合成酶活性高,肌肉蛋白质合成信号激活)。
碳水化合物: 快速补充肌糖原储备,为恢复和后续训练供能。
蛋白质:提供必需氨基酸,修复受损肌肉组织,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。
正确做法:
运动后 30-60分钟内吃一些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或者组合餐或补充剂(如蛋白粉,香蕉或面包)。比例建议碳水:蛋白~3-4:1(耐力训练)或2-3:1(力量训练)。天然食物如酸奶 水果、鸡肉三明治也是好选择。
五、马上洗冷水澡、冰浴或桑拿/热水澡
冷水/冰浴:科学原理:"虽然能快速减轻肌肉酸痛感(镇痛),但最新研究(如2024年《运动医学》综述)表明,低温可能抑制关键的炎症反应,可能阻碍肌肉适应和增长,但急性损伤(如扭伤、拉伤)后48小时内的急性炎症控制期是例外。
桑拿/热水澡:
科学原理: 运动后核心体温已升高,立即进行桑拿或长时间热水澡会进一步升高体温,加重心血管负担(心率、血压上升),增加脱水风险,并可能加剧运动后的炎症反应。正确做法:运动后待身体基本冷却(汗止、心率平稳)后,洗一个 温水澡(接近体温,约37-40°C)。如有特殊恢复需求(如缓解剧烈酸痛),可在运动后较长时间(如几小时后)考虑短时间(<10分钟)局部冷水冲淋,而非全身冰浴。
六、运动后饮酒过多或喝咖啡替代喝水
酒精:
科学原理: 酒精是利尿剂,加剧脱水;干扰蛋白质合成,阻碍肌肉修复;影响睡眠质量(减少深度睡眠);扰乱能量代谢和激素平衡(如降低睾酮水平)。咖啡因(大量):科学原理: 适量咖啡因在运动前/中有益。但运动后大量摄入(尤其对咖啡因敏感者)可能过度刺激神经系统,加剧疲劳感,影响放松和随后的睡眠(咖啡因半衰期约5-6小时)
正确做法: 运动后 严格避免饮酒。如需饮用咖啡或茶,控制量(如一小杯),并尽量安排在运动后较早时间。
七、不能保证充足睡眠
科学原理:
睡眠是身体修复重建的黄金时段。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期分泌,对肌肉修复和生长至关重要。睡眠不足会显著降低睾酮水平,升高皮质醇(压力激素)水平,阻碍恢复,增加受伤风险,损害免疫力和认知功能。
正确做法:
健身后当晚务必保证 7-9小时高质量睡眠。营造良好睡眠环境(黑暗、安静、凉爽),建立规律作息。
八、没有及时换衣服,穿汗湿衣物过久
科学原理:
汗湿衣物紧贴皮肤,环境湿度过高,阻碍皮肤正常散热和蒸发降温,易引起不适甚至感冒。潮湿环境也利于细菌滋生,可能引发皮肤问题(如毛囊炎)。
正确做法:
运动后尽快 擦干汗水并更换干爽衣物,尤其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。
九、立即投入高强度体力劳动或另一场剧烈运动
科学原理
身体需要时间恢复。神经肌肉系统疲劳、能量储备耗竭、结缔组织承受压力后需要修复。此时强行进行高强度活动,极大增加过度训练、肌肉/肌腱拉伤、关节劳损的风险,且效果低下。正确做法:
给身体 充分的休息时间(24-72小时)。遵循科学的训练计划,合理安排训练日和休息日,避免连续冲击同一肌群。可进行低强度活动(如散步)促进恢复。
十、吸烟
科学原理:
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导致 血管收缩,阻碍血液流向肌肉,减少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,严重延缓恢复进程。长期吸烟损害心肺功能,与健身目标背道而驰。
正确做法:
任何时候都应戒烟,健身人群更应杜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